5月28日,京东物流正式登陆港交所。在上市首日,京东物流高开14.1%,报价46.05港元,市值超过2800亿港元。和同行相比,较晚一步上市的京东物流,为何市场对其抱有如此高的期待呢?
回忆起上台参与敲钟的那一刻,京东物流上海无人仓1号仓库经理邹瑞难掩兴奋:“又紧张又激动,作为员工能参加上市敲钟仪式,是莫大的荣幸!”2016年,邹瑞加入京东物流上海“亚洲一号”无人仓的工作。沉淀4年经验后,2020年邹瑞又接手一部分云仓业务,目前负责无人仓和云仓两个单仓的业务发展。
恰巧的是,刚上任云仓的工作,邹瑞便遇上了一个不小的挑战。那时,云仓承接了全国首个体量最大的直播二类电商业务。由于直播业态区别于传统自营的发货模式,货量的波峰波谷十分明显,并且为了减少退货率,要求物流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发货出库。“传统的操作包含上架、存储、盘点、拣货、打包等一系列流程,但为了适应直播模式特性,我们把一些流程进行创新性地合并来提高效率。”邹瑞说道。在与园区多方沟通,摸索经验定制出专属的作业方案后,如今邹瑞负责的云仓能很快满足直播电商的物流需求。
员工们的集思广益,组成京东物流不断迭代的“智慧大脑”。据邹瑞介绍,目前团队已经对仓内进行模块改造,通过增加自动线,有效减少料箱的周转时间,整体环线流量提升了11%。
要想承载亿级包裹流转,京东物流必须做到快速高效。和传统快递由线路交织的网不同,京东物流以各个城市的仓群为中心,由点向面进行辐射。基于京东电商的大数据预测能力,京东物流能预算出每个产品的销量和流向,将整个收货链路前置,最大程度提升运输时效。这也是其早在2010年就敢提出快递当日达、次日达的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物流已运营超过1000个仓库,包含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
实际上,京东物流与传统快递企业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后者主要以提升转运中心的自动化水平,拉直路由线路等方式将快递运输流程标准化,从而实现效率最优,单票成本下降。但从京东零售大盘走出的京东物流,由于生来带有零售思维,对不同行业、不同商家和商流痛点了解得更为深入,所以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一直围绕着如何理顺供应链堵点来进行布局的。
除了流程的标准化,京东物流还需要回答商家在供应链需求上的个性化问题。特别是在如社区团购、私域带货、直播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当下,需求端对时效、个性消费的提升,倒逼传统供应链要更加柔性、更为敏捷。这也意味着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潜在的市场空间巨大。商家既能从中减少沟通等一系列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物流企业也能因为延伸服务链获得更多盈利空间,可谓双赢。
开放的两年间,京东物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供应链服务经验,2020年服务企业客户已超过19万。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9.9%、38.4%增长至46.6%,涵盖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生鲜等行业领域。不仅如此,京东物流还与抖音、快手、腾讯智慧零售合作,磨练对各类业务模式的适应能力。
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实现各个环节信息精准对接,离不开技术强有力的支撑。在2020年8月,京东物流对使命愿景进行升级,要做以技术驱动,成为全球领先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这也预示了其将在技术层面将不遗余力地投入,从而树立起牢固的效率护城河。
根据京东物流的信息,此次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241.13亿港元。其中,20%的募资将用于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包括自动化科技、数据分析与算法以及其他底层技术等。
财报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京东物流累计技术支出近53亿元,领先于同行。截至2020年底,“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仓库数量已达到32座,自动立库、天狼仓、智能分拣机等无缝衔接各司其职,能将运营效率大大提升。有意思的是,在上市现场,京东物流科技的六轴协作机械臂也参与了敲锣仪式。
不仅如此,快递末端的京东物流无人车、无人机等也在延伸场景。据了解,5月25日,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京东物流成为首批获牌企业,车辆编码为JD0001,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
京东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孔旗表示,接下来,京东物流将在复杂的公开道路交通环境中进行更大规模的道路测试和实际运营,为公众提供智能配送服务,为技术迭代升级积累经验。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京东物流已经拥有及正在申请的技术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超过44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超过25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