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库存也叫Vendor-Managed Inventory,缩写VMI。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饮料自动售货机。
这种零售模式发源于日本和欧美,风靡世界。业主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饮料供应商负责售货机的日常运营,根据库存情况定期补货。
正如上面的自动售货机,VMI的起源也是零售业。宝洁(Procter & Gamble)和沃尔玛超市(Wal-Mart)联手合作的一个婴儿尿片的VMI项目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在这个项目中,沃尔玛把库存交给宝洁来管理,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沃尔玛减少了缺货的情况,库存成本也降低了。宝洁降低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送货的成本,同时还成为了沃尔玛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VMI模式中,供应商获取客户的销售数据,并负责维持在客户端一定数量的库存。供应商来决定补货的品种、数量和频次。在完成补货之后,供应商拿到客户的签收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向客户开票收款。
客户是在项目中起主导地位的一方。以汽车行业为例,一般都会在客户工厂附近几公里的地方寻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仓库。
客户定期提供销售数据、需求预测和库存信息给供应商,后者根据这些信息安排补货到第三方仓库。
当客户需要货物用于生产装配的时候,发送指令要求第三方仓库配送到客户工厂。
客户 Customer
信息流:提供销售数据、需求预测和库存信息给供应商。
信息流:发送要货信息给第三方仓库,要求送货给客户。
供应商 Vendor / Supplier
实物流:安排补货到第三方仓库。
现金流:根据客户的签收或使用记录,向客户开票。
第三方仓库
实物流:根据客户的要货信息,安排送货到客户内部仓库。
现金流:向供应商定期收取仓库租用场地和物流操作等费用。
及时交货率上升
VMI最初的目的是用于缓解牛鞭效应,客户把补货的职能转移到供应商身上,后者使用历史销售的数据,结合预测分析,自行安排补货计划。
供应商在一次次补货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可以减少缺货的情况,提高了交货及时率。
库存下降
做好VMI,可以使库存的数量得到控制,不会产生过高的库存或呆滞库存。
不管库存的所有权是归客户还是供应商所有,整体的库存水平会下降,从而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
紧急补货运费下降
由于缺货而导致的紧急运输费用也会降低。供应商时刻关注客户的库存水位,根据实际销售或使用数量及时安排补货。
通过整车运输或其他较为经济的方式补货,降低了运输的频次,减少了运输的费用。
根据最初的标准定义,VMI的库存是归客户所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模式,VMI—Consignment 协议。在这种新模式下,库存的所有权属于供应商。
供应商补货到第三方仓库之后,并不能立即给客户开票。只能等到客户从第三方仓库提货以后,供应商才能开票。
在客户实际提货之前,不管这段时间有多长,仓库里库存的所有权始终属于供应商。
这种模式在国内汽车行业内非常普遍,很多的整车厂都是在工厂附近设立一些VMI仓库,规定供应商必须先送货到中转仓库,等到整车厂实际使用后才能开具发票,再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完成结算。
还有一些整车厂的VMI条款更为苛刻,规定了只有零件在生产线边完成装配以后,供应商才能最终进行开票,这样一来整个补货—开票周期又被拉长了。
做VMI的初衷是为了缓解牛鞭效应,提高交货及时率。但是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客户发现了它的另外一个“优点”——转移库存所有权给供应商,降低自己的库存。
在VMI—Consignment协议中,库存的所有权是属于供应商的,一些客户就利用了这一点,并把降库存作为VMI项目的出发点,却忽略了在执行VMI过程中最应该重视的几个关键点。
误区一 不管什么样的供应商,都拉进来做VMI。
不管供应商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交货质量稳定性等因素,强拉供应商加入VMI项目。
如果供应商的交货或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客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到了最后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客户自己。
误区二 不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实施VMI的关键环节。VMI项目的仓库,不是简单的存储,而是具有高度信息化和增值物流服务的专业仓库。
不专业的仓库服务供应商没有能力提供实时的、准确的库存数据,这会对补货计划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客户生产计划和交货率。
误区三 对于预测和补货不管不问,全部交由供应商负责。
在引进了VMI以后,客户仍然要对库存数量进行监控。供应商出于节省运费的考虑,可能较长时间才会安排一次补货。
客户如果对库存情况疏于管理,可能会有缺料的风险,事后把责任全部推给供应商也是有失公平的。
实施VMI确实是可以降低客户的库存压力,但是如果走进了以上的这些误区,那就会发现羊毛最终是要出在羊身上的,想要省下来的钱,到最后还没有造成的停线损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