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老师本来与一朋友约好了在11月3日替其公司在杭州来一场招商站台,主题都想好了,也做好了PPT。突然被杭州丁桥镇的银鼎和三场物流园的拆迁打乱了阵脚。
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全部清退,让一个颇具规模的物流园内的所有物流公司十天内(即11月3日前)全部搬离。图中文字字字戳心。有行内人士感叹,“杭州专线物流的冬天真的来临了”。
无独有偶,今年三月份杭州另一个大型物流园以及广州石井几个经营了多年的老牌物流园也进行了拆迁,且没有投放新园区,很多专线公司也因此关张大吉。这几年物流园拆迁也一直刺激着物流人敏感的神经,提起来就是刻骨的痛。
北京过去这些年,物流用地被不断强制外迁,从三环到五环,再到七环。传统的物流园,如海淀468物流园、大兴物流园、马驹桥物流园、金马恒通物流园都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个接一个被拆迁。大兴是北京物流发源地之一,亦庄镇小羊坊村,位于大兴、通州、朝阳三区交界处,这里曾是北京有名的物流基地。2018年年底之前,亦庄镇疏解了基地内包括京南物流园在内的40家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企业,物流基地也正式腾退转型,开始向文创园变身。
很多专线被迫搬迁至房山区104国道旁边,甚至到天津武清、廊坊香河等地。
物流搬迁,专线死亡、跑路每天都在上演。不仅传统的专线,网络型物流公司(包括百世、安能等)也曾遇到困难,分拨被强拆,无处容身,整个北京的物流有短暂停摆过。
2003年左右,广州沙太路天平架、银通物流园、天健广场、容发物流园都是非常旺的物流园区,后面都被赶至金盘岭隧道以北。天健广场是幸运的,成功转型做家居装饰市场,同时也成就了林安物流园、丰和南、丰和北、锦邦、华邦等多个物流园区。
2018年,顺德最旺最老的物流园——细滘物流园拆迁,据说未来会做房地产。周边的天润、天乙、宝供物流园一下子一档难求。
——全国各地,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
诚然,不符合首都定位是北京物流园被逐步迁出海淀、大兴与通州的原因。而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各地的物流园拆迁进程。象广州新广从路,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往从化方向走都是非常荒凉的地方,沙太路的金盘岭隧道以北也是,这都是在城市的边缘。
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物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占用了大量优质城市发展用地,不能进行资产增值,且产能低效、危险性较高,容易造成城市道路堵塞。所以物流用地被迫让位于一些税收更高,更能拉高地方GDP的行业,比如房地产。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某些城市根本没有长远的规划,一旦出现城市的道路频繁拥堵,就会归咎于物流园,首先拿物流用地来开刀,选择一刀切,进行强制搬迁。
众所周知,大部分物流公司与物流园或者物流基地(包括分拨中心)相伴相生。如果一条成型的专线,离开成熟的物流园区,在地理上不断疏远原来的客户,提派的半径加大,再加上每搬迁一次,场地、办公装修费用肯定不少于六位数,如果过几年搬几次,基本上就废了。
再小的专线公司,面对动辄过万的搬迁成本和客户流失,也会元气大伤。物流竞争越来越惨烈,专线的生存状态也越来越差,每一次搬迁都在狠狠敲打着物流人敏感脆弱的神经,生存成为了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这几年来,承担中国60%以上干线运输的都是中小专线物流,政府让他们自生自灭,每一次政策改变,例如:限行、限速、搬迁、换车,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润并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很多物流企业都不堪重负,顽强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他们为了货源为了生存,只能咬着牙打价格战,一次次超载,拿着不足货物价值百分之一的运费,一次次铤而走险。
城市为了更好的发展,无可厚非,物流作为城市发展中最基本的一环,为什么得不到善待?
物流是商业的发动机,与每位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连片安宁的乐土都没有?何处才能安放物流人的档口与不安?何处才能让辛勤的汗水与漂泊的灵魂驻足停留?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