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段时间,天波公司某些产品的产能过于饱和,需要外协部分加工件。
采购员小明找到两家供应商A和B,在了解清楚它们的产能情况之后,同时下发图纸,请A和B报价。
A的报价是500元/个,B的报价是650元/个。
在之前的合作中,A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而B的产品质量和交期都不错。
但是,小明并没有急于约请B谈判,因为在了解产能情况时,小明发现B的生产不忙,他断定只要有业务,B就一定会来争取。
仅过了一天,B的销售人员便打来电话咨询报价情况。
小明心里有底了,说:“贵司报价太高,我无法接受啊。”
销售人员赶忙说:“天波公司是我们的老客户,再给你优惠一些,600元/个是否可以接单?”
小明利用还价来镇住对方,说:“480元/个能不能做?”
闻听此言,电话那头的销售人员忙说:“没有利润,不能做。没有利润的生意宁愿不接。”
听对方说没有利润,小明决定使用“剥洋葱”策略,让对方把成本分解表报过来。
小明发现检测费用为100元/小时,检测时间为4小时,于是再次给B的销售人员打电话:“别家的检测费用都是60元/小时,检测时间也是4小时,仅这一项就相差160元,为什么你们在这一块的报价比别人高?”
销售人员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是有质量保证的,单价太低没法做。”
小明保持坚定的决心,不为所动,接着说:“别家刚才打电话给我说可以接单,而且480元/个都能做,你家的单价太高了,我实在不能接受。”
小明尝试使用利益交换的方法,试探说:“如果你家的单价足够低,我们后续合作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这也可以增加贵司的销量。”
销售人员立即说:“我马上跟老板申请一下价格,很快回复你。”说完就挂掉了电话。
过了半个小时,销售人员给小明打电话说,此单可以按480元/个的价格接,但是后续如果还是这样的单价,就没办法继续合作了。
小明当天就把订单下给了B。
在谈判时,采购人员的还价要足够低,但要做到言之有理;在交换利益时,一定要讲条件。
采购人员在确定供应商产能过剩、急需订单的情况下,可以在谈判中采用“剥洋葱”策略,找出供应商报价中不合理的地方,迫使供应商不断地降价,以取得最大的降本业绩。
采购工作就是这样,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不,刚刚谈完外协加工,项目经理又来找小明求援:“供应商的活已经干完了,但是预算不够,应该怎么办呢?”
“相差多少?”小明问。
“10%。”项目经理一脸愁容。
小明立即开始思考可行的方案,分析来分析去,无非是以下三种情况。
方案一:强迫供应商接受。
可能的结果是:
● 向供应商承诺将来可以得到更多的业务,但是,撒了一个谎之后要再撒十个谎来圆谎;
● 威胁供应商不同意就一分钱不给,但这样做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 坦诚地说项目没有规划好,预算不够了,但是绝大多数供应商都不会接受。
结论:不可行。
方案二:帮供应商说话。
可能的结果是:
● 项目经理勉强同意,但是怀疑小明跟供应商有猫腻;
● 项目经理责备小明,回头还得硬着头皮跟供应商谈;
● 项目经理向采购经理投诉小明。
结论:替供应商求情是采购人员做内部沟通时最大的忌讳。
方案三:与供应商分项议价,调查真实的成本。
这看起来是最可行的方案。
这是一个实验室的装修项目。在拿到供应商的分项报价后,小明逐项询问,发现备件、喷漆的价格和安装费均高于市场价。
在谈判中,供应商虽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例如,备件需要手工制作,喷漆要求太高等),但还是做了适当的让步,同意整体降价7%,如表6-3所示。
表6-3 第一次分项报价结果
因为每个分项的价格都有依据,项目经理没有提出太多的疑问,但是仍然对结果不满意。基于这种情况,小明决定做二次分项议价,再次针对价格不合理的地方与供应商进行谈判。
经过商谈,第二次分项报价结果如表6-4所示,刚好实现了降价10%。
表6-4 第二次分项报价结果
“为什么我去谈的时候,供应商总是拒绝降价,而你却能谈成呢?”项目经理大为不解。
“你必须找到价格不合理的根源,然后利用‘剥洋葱’策略深挖,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降价机会,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小明回答。
“但是,使用这招有一个前提……”小明卖起了关子。
“洗耳恭听。”项目经理的耳朵快要竖起来了。
“那就是供应商还想与我们长期合作。”小明说出了答案。
“剥洋葱”策略即要求供应商分项报价,这是一种贯穿于采购商务工作全过程的“万能”方法,只要供应商有长期合作的意愿,采购人员就可以不断地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加详细的分项报价,并在分项报价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通过谈判取得更加合理的价格。